觀眾的口味其實決定了中國電影未來的命運。今天的電影市場上一些不太好的現象,已經強勢地影響了大家的心態。我希望市場對大家心態的影響是健康的、開放的、多元的,而不希望2000年後出生的觀眾只看一種電影,一個民族不應該是這樣的。
  ——張藝謀
  5月16日,張藝謀用電影《歸來》的上映宣告了他的“歸來”。“老謀子”的票房號召力不俗,上映3天,《歸來》的票房就突破8200萬元。
  在張藝謀眼裡,這部影片是他個人創作的歸來,其中既有從視覺大片向簡約敘事的回歸,也有從商業訴求向更多思想訴求的回歸。記者專訪了張藝謀,聊一聊《歸來》,也聊一聊中國電影。
  通過個人的命運,折射出時代的點滴
  記者:可以看到,《歸來》中有兩個清晰的維度,一個是時代的創傷,另一個是個人的堅守。您更看重哪一個?
  張藝謀:總的來說,在架構故事的過程中,我是把時代和歷史的沉澱放在後面,而呈現在眼前的是個人的等待、企盼和堅守。創作中比較難的,是把時代通過個人的等待和堅守點點滴滴地折射出來。
  記者:相較於其他以相同歷史時期為背景的文藝作品,《歸來》似乎有意迴避了歷史對個體生命的創傷。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?
  張藝謀:我們從傷痕文學、尋根文學一路走來,關於這一歷史時期的敘述見過很多了。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態度或者方式,是因為我覺得這麼拍可能更有新意。再過20年後,下一代導演可能還會對這樣的故事感興趣,他們拍的可能更不一樣。
  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心態的一次勘探
  記者:通過這部影片,您在今天的時代和市場里最想表達什麼?
  張藝謀: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,我的成長經歷決定了我的口味和我的落腳點。但是我常常想,通過表層的故事折射歷史和文化價值觀,這是我一直渴望的。我還認為,即便是商業電影,導演也希望在“爆米花”故事中去傳遞關於歷史和文化的思考,當然,這是很難的。
  記者:這部影片的思想性、嚴肅性比較突出,您覺得觀眾的反饋會怎麼樣?
  張藝謀:在市場和觀眾的互動中,我們對觀眾的判斷也許是片面的,80後、90後的觀眾是否只願意吃那種所謂高票房的菜?對我來說,《歸來》是一部逆流而上的作品,它更像是對中國電影市場甚至中國社會思想文化心態的一次勘探。我很期待,也很好奇,像《歸來》這樣的電影在市場上會怎樣。
  觀眾的口味其實決定了中國電影未來的命運。今天的電影市場上一些不太好的現象,已經強勢地影響了大家的心態。我希望市場對大家心態的影響是健康的、開放的、多元的,而不希望2000年後出生的觀眾只看一種電影,一個民族不應該是這樣的。
  這部電影選擇了簡約法,這是一種姿態
  記者:《歸來》算得上是一部“去技巧化”的作品,您是怎麼考慮的?
  張藝謀:這種敘事方式是我刻意為之的。高投資、大製作、高特效、視聽享受,是未來電影發展的主要方向。但是這部電影我想反著走,選擇了簡約法,這是一種姿態。刪繁就簡不單純指技巧,還指故事呈現的意圖和態度。我覺得現在這種態度是很文學的、很藝術化的。
  記者:過去您的一系列作品對開拓中國電影市場功不可沒,如今為何選擇這樣的表現形式?
  張藝謀:那是一個時代,是中國電影市場的轉型期。現在可能是另一個轉型期,大家對大片的看法更客觀,對中小成本影片的理解更理性。大家在批評某些影片庸俗的時候,其實這種批評是來自民間、來自普通人,我覺得應該為這種批評欣喜,說明觀眾是成熟的。這也許就是我們自信的原因,我們保持希望的所在。
  對於年輕導演,我們不應該責難
  記者:有一種聲音認為,上一代導演已經不能理解和滿足今天的觀眾和市場。您有這樣的體會嗎?
  張藝謀:這種體會很深,觀眾在不停地換代,主力軍永遠是年輕人,全世界都是這樣。
 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,我們去看看全世界的中老年導演是怎麼拍電影的,怎麼繼續成功的。說到底,電影還是拍人的故事,情感是共通的。只要故事好看了、人物鮮活了,年輕人就愛看。也許他對歷史背景一知半解,但不妨礙他們欣賞作品。
  記者:現在一批青年導演對創作和市場帶來了改變,同時也承受了沉重的批評。您怎麼看?
  張藝謀:今天的年輕導演承受的壓力比我們那時候更大,市場經濟中,他只有能賺錢才能吸引投資。他要適應這個壓力,就不能死抱著自己的藝術不丟。沒人投資,一切都是空談。
  所以,對於年輕導演,我們不應該責難,中國電影的希望在這些年輕導演身上。他們是市場的弄潮兒,也只有在弄潮中才能產生未來的電影大師。
  據人民日報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不能死抱著藝術不丟 沒人投資 一切都是空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b90zbmz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